聚焦考古工作新时代新使命 持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——纪念习近平总书记“9·28”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专家座谈会暨专题报告...
民藏人: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
国家文物局、财政部联合印发《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》。
近日,为进一步规范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,优化国有博物馆藏品体系,国家文物局、财政部联合制定了《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》(以下简称:规程)。
《规程》指出:国有博物馆根据本馆宗旨、定位、发展方向,通过购买或接受捐赠的方式取得藏品的业务活动,博物馆不得征集来源不合法或来源不明的藏品,对真伪鉴定实行“一票否决”。
一些民藏人在群里转发《规程》,也不认真的先去读一读。当我点开文章秒读超不过三行后就发现问题(上面红字)。这一句话35个字(加标点),基本上把98%的民藏人挡在了门外。有一些民藏人为了坚持信念,在保护文化瑰宝的同时确实正在急于“等米下锅”。民藏未来的未来确实是无量的,颠覆性的,破天荒的。但是,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: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”。
博物馆重新向民间征集是一个好的开始,但是他们也需要按部就班的来操作。又要听取上级的指示,又不能理会错误,还要干的小心。所以他们的操作还是非常小心的,在试探。虽然这次《规程》又与民藏人擦肩而过,但能看出国家是有行动的。
一、从全局出发,重新审视民间收藏,重视对民间收藏的保护
近年来,博物馆旅游热潮不减,到博物馆看展览,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这充分反映出公众对民族文化、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在提高,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意愿在提升。
《规程》出台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民间收藏的发展,但民间收藏的弊病仍然存在。众所周知,民间收藏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收藏重要补充,国宝民藏,藏富于民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弘扬传统文化,推动和促进文化大繁荣,实现文化兴国的一项重大举措。
但限于国内《文物法》的约束,民间藏品绝大部分仍处于“非法收藏”、不被认可的状态,民间收藏者绝大多数人的现状往往是“古董满屋、债务缠身”。这本不该是民间收藏的宿命,对于民间收藏需要再认识,需要从全局出发,认识民间收藏对保护文物的特殊贡献。
二、民间藏品面临严重的身份危机,若不重视将导致严重的后果
民间收藏市场的混乱由来已久,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可行的鉴定标准,鉴定混乱,民间藏品面临严重的身份危机。
有些民间藏品由于找不到历史记载,导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不到认可,文博系统的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(凡是博物馆里的就是真的,凡是民间收藏的就是假的)更是造成民间收藏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。
《文物法》规定,凡出土文物一律归国家所有,任何私人买卖均属非法。规定本身好的,但这也导致了大量出土文物艺术品外流。据统计,近30年的文物流失量,远远超过晚清、近代甚至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。
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对47个国家的200座博物馆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:发现中国出境文物1800万件,绝大部分为出土文物,而且近10年走私出去的文物是八国联军抢走的30多倍。
因此,如果不实事求是地对待民间收藏,对历史遗留的文物艺术品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就会形成文物艺术品流失的怪圈,更有甚者,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层的严重后果。
三、盘活民间收藏市场,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
民间收藏本身就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,就从实际出发,民间收藏市场对于解决社会就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且对经济、文化、社会效益的发展,也是不言而喻的。
相信很多民间收藏者是抱着“发财梦”参与其中的,这无可厚非,但广大民间收藏者应做到心平气和,理性主动参与流通市场。比如以藏养藏,以互相交换等方式纳精汰次,让收藏纳入流通轨道,在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,追求收益与财富的最大化。
从事收藏活动也需要有法治观念,知法、懂法、守法,要了解国家文物保护法,还要懂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;也需要学习、掌握各种知识,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,要注意有价值的东西才有收藏意义,坚决拒绝“国宝帮”。
因此,若要更好地盘活民间收藏市场,首要问题是重新审视民间藏品,重视专业鉴定机构的建设,让民间艺术真品、精品真正能被得到认可,让民间收藏市场为经济的发展增添新动力。
文章来源于【鑫艺拍拍平台】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!
相关文章
- 详细阅读
- 详细阅读
- 详细阅读
-
为张衡地动仪恢复名誉!详细阅读
年龄稍大一点的人,都知道张衡,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的课本里,有一章是专门介绍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的。在一个圆圆的打酒桶上,在九个方位刻画了九条龙,每个龙的...
2021-09-06 2136 文化自信 张衡地动仪 要为张衡地动仪恢复名誉
- 详细阅读
- 详细阅读
发表评论